新街口物联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围棋入门基本知识 > 围棋百科 > 正文

目录

1,自学围棋的步骤和方法?

自学围棋的步骤和方法?

自学围棋的步骤 第一步骤:死活 学习死活,就是掌握如何在硝烟四起的棋盘上,将自己的部队获得安定,给对手冒然闯入的不速之客予以痛击。死活乃最最基础的求生之道,也是捕获猎物获取美餐的丛林技巧。多做死活题,勤加练习,便能很快地培养计算能力,养成一种走一步想几步的好习惯。 第二步骤:子效 围棋是道家的产物,围棋的棋子,仅仅只有黑白两种,正可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棋盘上的棋子,黑白双方对立,共存,共同发展。每颗棋子都长得一模一样,棋盘上每颗棋子所发挥的效能也不尽相同。双方下棋,一人一手棋,为何上手能赢下手,归根结底就是,上手的行棋效率高。我们将每颗子在棋盘上所产生的效能,称为“子效”。在走完每一个局部,都习惯性地思考,做子效分析,在不知不觉中,分析能力可获很大的提升,棋力在不断分析中自然提升。 第三步骤:棋形 棋形就是在围棋世界中的建筑学,结构学,美学。棋盘上简单的2颗棋子,就能组成最基本的棋形,因此,简单棋形的掌握,也是下好围棋的基本要素。但是棋形是千变万化的,牵涉到死活、厚薄、轻重、子效、对杀、全局配置等方方面面,每进步到一个阶段,便会对各种棋形有新的理解。 第四步骤:官子 围棋从序盘,到中盘(攻防战斗),到终盘(收官),形成一个完整的棋局。序盘比较抽象,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比较难理解,需要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中盘战斗比较复杂,变化无穷,当然乐趣横生。而官子,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数字化的。收官子,就是打扫战场,在双方中盘战斗以后,将各方的地盘边界划分清楚的棋局最后步骤。官子注重计算,就是每一手棋的价值究竟是几目。正确的收官与错误的收官,出入往往在20目以上,有时甚至更多,因此,官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五步骤:定式 定式多为棋盘角部向边上发展而衍生的变化,是古今中外对弈者不断实践而形成的局部黑白双方最佳应对手法。学习定式,就是学习手筋、棋形、攻防等最佳学习手段。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定式可谓层出不穷,既是棋手殚尽竭虑、苦思冥想的产物,也是围棋国粹历经千年的智慧沉淀。目前定式已有上万种变化,我们学习定式,当然不能死记硬背,在熟悉基本的定式,在理解定式的基础上,活学活用,能够根据棋理和计算去应付自己不熟悉的变化。 第六步骤:手筋 手筋是源于日本的围棋术语,即为“妙手”的意思。手筋多出现在双方接触战时,手筋的种类繁多,有整形手筋、腾挪手筋、攻杀手筋、弃子手筋、争先手筋…… 并且,手筋有时不只是一手棋为妙手,连续完美连贯的好手(组合拳),也可称为手筋。多做手筋题,会在战斗中增强力量,增加各式各样的手段,对于围棋的棋形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可领略围棋艺术的妙趣所在。 第七步骤:攻防技巧 围棋的最终目的,就是围地盘,只要终盘时,我的地盘比对手多,我就是这盘棋的赢家。在围棋世界中,黑白双方在经过短暂的几十手棋的布阵以后,就开始进入中盘战斗,甚至没有布局就进入中盘战斗的棋局,也很多。有战斗,就有攻防,而攻防的目地,一直是围绕着抢占地盘而展开的。增强攻防战术和技巧最好的方法有三种:1、多看高手的棋谱 2、自己的棋谱寻求教练有针对性的指点 3、增加实战训练。 第八步骤:形势判断 这个步骤,完整得说,是须掌握形势判断+制定计划与方案。形势判断是在敌我双方某一局部战斗告一段落以后,对当前的整体局面进行分析,评估当前双方的实地目数,外势的潜力,弄清自己形势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并制定下一步作战方案。每盘棋通常需要多次的形势判断,新的作战方案一定要基于当前的形势判断来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很多人,在对弈期间,都不做形势判断,因而缺乏思想性,行棋目的不明确。这样经常造成明明赢的棋却拿不下,而明明劣势的棋却最后安乐死的情况。判断+计划,在我们处理学习、工作、生活各种事务时经常涉及的思维习惯,经常作形势判断的孩子,大局观清晰,做事有条理,且能够灵活应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 第九步骤:布局构思 我们将棋局刚刚开始,双方排兵布阵,抢占大场的阶段,称为布局。布局是在中盘战斗之前,此阶段虽然没有激烈的战斗,却是极为重要的时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布局的优劣,往往可以主宰整盘棋的输赢,因为在布局阶段,每一手棋都是价值连城,不得有半点马虎。布局讲究的是抢占大场,弃子争先,正确的行棋方向,良好的大局配置,舒展的棋形结构…… 第十步骤:棋理推究 古人说,“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善弈者,通情达理之人也”。此话也不假,很难想象一个不懂道理之人,在棋中能有何等造诣。因此,通棋理,学做人,相辅相成。学棋之人多儒雅,究其原因,是围棋告诉了他更多人生的道理和哲学。在我们学棋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每一个棋理,结合生活的道理,故事,自己去探究。棋理通了,不仅棋力增长,生活中的阅历丰富了,反过来又能增进棋艺,两者相辅相成,受益终身。 围棋自学的方法 1、第一眼看到题目,首先在脑子里过目,不要直接摆放在棋盘上,看看有没有和之前学到过的相类似的棋形,先在脑子里心算看看能否找到正确答案; 2、眼位:做死活题必须要有足够的眼位和空间,一般来说所围住的交叉点(也就是自身棋形所具有的空)要有六个或者六个以上才能确保活棋,当然特殊棋形除外。所以当我们棋面临做活的时候,首先要去尽量扩充自己的地盘;反之如果是杀棋的话,要去尽量从外侧或在对方棋形之内通过断、扑等手段压缩对方的地盘,让对方不具备活棋所拥有的空间;其次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扩充自己或压缩对方的地盘呢?首先是自己的棋向外扩展或阻止对方的棋向外延伸; 3、要点:如果眼位并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比如一补就活,一点就死的棋形,还必须占据活棋的要点; 4、如果当棋形比较复杂,一眼发现不了要点的时候,就观察对方或己方棋形有什么缺陷?比如自身或对方棋形有没有气紧或断点等问题,从而通过弥补乙方或对方弱点去做活或杀棋; 5、采用具体的技术手段去做活或杀棋:比如利用断、立、扑、挖、拐、长、板、一2路妙手等更好的实施在棋形上; 6、排除法:做死活题其实并不是很难,因为可以选择点是有限的,不象布局可以选择的地方很多,从而难以判断。每选择一步走法,不断站在己方和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从而不断验证或推翻自己之前的手段,之后必会找到正确答案。

2,如何学好围棋

首先不可否认的就是天赋,天赋这个东西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真的是因人而异,如果没有学围棋的天赋,后期的努力也是徒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除了天赋,再就是我们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兴趣是学不进去的,一听“打吃”“气”等专业术语,就头疼,是学不好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再有就是不要自己埋头于苦学,而是最好找个老师带一带,找个离家近的培训班,每个星期上2-3小时的培训课程,是对自己的棋艺长进有帮助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日常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利用网上的“围棋”游戏平台进行锻炼,和网上的各种段位的高手们下下棋,也是一种锻炼。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再有就是通过本地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围棋比赛氛围,来增加学习围棋的动力,一旦自己的段位提高了,就更加有学习的信心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此外,还有就是和学习其他只是一样,我们学习围棋需要常见的坚持不懈以及刻苦钻研,不要半途而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围棋的简单攻略?

围棋的基本下法: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 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 1、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2、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叫禁入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扩展资料: 围棋的棋具: 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也有双面突起的应氏棋子)。棋子的数量以黑白子各180个为宜。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保山所产的“永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其他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棋盘: 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19×19=361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点”)。盘面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让先除外)。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启蒙学习中,有13×13、9×9的棋盘。 另外,现代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路棋盘。 棋钟: 也叫计时器,在正式的比赛中可以使用计时器对选手的时间进行限制。非正式的对局中一般不使用计时器。 棋谱: 它为记录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笔记本的形式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棋

4,初学围棋的小技巧

  对于初学者来说,围棋的常用着法就是一种普通的手筯,也是一种通常的技巧。以下是我整理的初学围棋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习初期要勤练   学棋的第一年,是一个以练为主的时期,由于这个阶段的围棋只是比较简单,所以课程进度是比较快的,许多家长更多关注孩子上课的状态,不抓孩子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帮孩子做一些课外的练习,这些都会导致孩子进步较慢。   一个优秀的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只能把正确的思考方式教给学生,讲实例帮助学生把他应用到实战当中。围棋应用其实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长时间过程的。   学会和会用是两个概念,需要大量的题目和对局积累,所以初期多注重联系尤为必要。可以找老师要一些练习的书籍,同时要保证老师的课后作业务必完成,不能拖沓。   2、学棋初期不打谱   有些家长,经常会问我们老师一个问题,孩子们应该打谁的.棋谱?其实负责任的说,在弈城7D以前几乎不需要打谱,甚至很多高手都是到职业之后才打谱,低段位的孩子打谱,其实就是找数字,毫无作用,甚至还会误导。   即使孩子的打谱方式正确,水平较低的孩子看高手的棋也像看星空,能看得见,却看不懂。高手打谱,去品味顶尖棋手的棋可以照猫画虎,但是低水平的孩子打谱再模仿其实是照猫画壶,下的棋和打的谱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你下的很对,你的对手也一定下不出高手的棋,但如果你没有高手强大的计算力,你一定无法驾驭对手变招所带来的复杂局面。   还有很多孩子由于对高手棋谱的误解导致招法变形,毫无章法。所以初期一定要打基本功为主,不要把精力投入到打谱上面。   3、路径明确不越级   围棋学习是一套科学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不能跳着学,更不能越级学。   比如一定要先学习活再学习杀,要先学习围棋的基础逻辑,和行棋步伐在学习定式,要先学习定式再学习布局,千万不能混乱着学,想起什么学什么,更不能越级跳着学,比如要求学习复杂定式,流行下法,实战套路这些东西。   一段路径混乱就会让孩子思维混乱,很长一段时间都原地不前,而且前后内容连接不上也会导致招法变形,胜率下降。陷入瓶颈,难以挣脱。具体好的学习路径,我会在近期的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论述,帮助大家。   4、学习思路不背诵   我小的时候许多老师就告诉我们背定式背棋谱,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地区延续了这种“可怕的教学方式”。而且许多家长也对此深信不疑,围棋三背深入人心“背死活,背定式,背棋谱”。   但实际上这三种教学方式都是非常错误的,死活训练重要的是过程,大部分棋型都不会在实战当中出现,而锻炼计算的过程是提高的关键,定式当中蕴含的棋理和招法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定式的选择才是定式的精髓,背下来的定式在实战当中往往会在对手变招时吃大亏。背棋谱对于孩子意义更小,所谓“千古无同局”。孩子几乎不可能下出与高手棋谱相似的棋型,即使你下的正确,对手也很难配合。想理解那么高水平的棋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学到什么知识,背棋谱的效率比打谱还低。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方式。   所以请不要再逼孩子们背什么东西了,让孩子在学习时多注意老师的讲解和思考方式,理解思路才是提高棋力最快的方式。   下围棋规则的口诀   一、围棋规则   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 黑白子,黑先走,黑胜要过一八五   交叉口,气相连,气尽棋亡最自然 遇打劫,停一手,防止全局形再现   二、行棋   棋相连,抢出头,攻防断点是关健 长若爬,跳若行,隔二三间若跑奔   抱成团,是愚形,行棋舒展讲效率 有打吃,常保留,弱敌走强我自弱   扭十子,长一方,二三子头要连扳 补断点,要讲形,接双飞虎拆一边   形若散,需整形,恶形凝重好形轻 抢出头,行棋处,跳飞长扳需用心   被切断,吃棋筋,征枷闷追扑不归 也可弃,寻转换,最忌走棋两边重   三、布局   先占角,后走边,中间是个草包肚 三线地,四路势,高低配合封好口   抢实地,张外势,两翼张开连成片 行宽处,勿拥挤,有双拆二可分投   找生根,抢出头,既夹又拆好着点 要占角,分手数,星和三三角一手   二手角,无忧角,还可大飞一间跳 三手角,常星位,星大小飞加小尖   要拆边,单拆二,立二拆三三拆四 若挂角,间一二,高低不同有四法   星取势,三三地,小目定式变化多 大雪崩,和大斜,村正妖刀最难解   四、死活   做死活,找眼位,缩眼扩眼第一点 两眼活,棋无忧,真眼假眼看清楚   直曲三,点中间,直四曲四是活棋 团四死,丁四死,板五花五点就死   围棋基本下法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盘上的空格非禁着点的交叉点上。   3.棋子下定后,不得再向其他位置移动。   4.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古代规则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则无法判断胜负(除了中盘胜),只不过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计入谱中,这和古人对棋的概念有关。古代黑棋不贴目。   1.古代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4个子,黑白各两个,类似的对角星布局。   2.还棋头。这是古代特有的规则,即你每分断对方一块棋,最后计算胜负时对方就要贴给你一个子,因此对方被你分断的越多,你获利越大。   3.古代围棋的下法分为敌手棋、饶子棋、先两棋。位尊的,水平相当的(敌手棋),一般执白先下;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下(饶子棋),高手执白,水平低者执黑先下。古人计算胜负的规则和的中国规则是一样的,子目皆空,即棋盘上的活子,目就是围住的空点。“空”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总指围的地盘,不单单表示围住的空点。   等级   1、业余级位设置: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中第四条有: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共七个等级 。   上海的级位从低至高依次为:无级组、10级组、9级组、8级组、7级组、6级组、5级组、4级组、3级组、2级组、1级组共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则分为无级组、10级到8级组、7级到3级组、2级组、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或者跳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北京同样分为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分为10级、5级、2级、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2、业余段位设置:   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现已推出可以升业余6段的定段赛,但人数限制在参赛的业余5段总数的百分之五,具体时间和赛制请留意中国棋院的对外公布);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中国没有设置业余8段,日本棋院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8段;业余段位没有9段。   业余段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职业段位则用中文表示。   3、职业段位设置:   职业段位按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

5,围棋的下法和规则是什么?和一些技巧。

第一条 围棋的棋具
一、棋盘 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 361 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 “ 点 ” )。 在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园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 天元 ”。
二、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均为扁园形。 棋子的数量以黑子、白子各 180 个为宜。

第二条 围棋的下法
一、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
三、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
四、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第三条 棋子的气

各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 “ 气 ” 。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第四条 提子 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 “ 提子 ” 。
提子有二种:

一、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第五条 禁着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 “ 禁着点 ” ,禁止下子。

第六条 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第七条 终局
一、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为终局。
二、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

第八条 活棋和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第九条 计算胜负 双方下子完毕的棋局,计算胜负采用数子法。 先将双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盘外,然后对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 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一个点即为一子。 胜负的基准以棋局总点数的一半 1801/2 点为归本数。凡一方活棋与所属空点的总和大于此数者为胜,小于此数者为负,等于此数者为和。 采用贴子方式的棋局,胜负标准另行规定。

6,下围棋基本方法

力量、计算,在今天的棋坛越来越重要,看看现在最强的棋手李世石、古力,正是以战为生的高手。而曾经不战的李昌镐和常昊,似乎也开始注重战斗了。难道,计算已经成为左右棋局的唯一因素,成为衡量水平的唯一要件?计算当然是围棋的基础,这点无可争议。围棋这样的智力游戏,计算是基石。可是,职业棋手们在棋盘前苦思冥想的,除了算路,真的没有其它吗?曾经指导我们几十年的那套“布局-中盘-收官”的日本理论,是完全无用甚至错误的吗?人脑完全无法穷尽变化的围棋,内容就只有计算吗?

当上世纪日本六超流行时,我们仰望,学习,为那些玄妙空灵的招法,为那些版图分割如画的局面,为秀策流的从容小尖,为高川格的流水不争先,如痴如醉,围棋,在我们的印象里就应该是这样下。90年代,当在日本学习的曹薰铉带着颠覆和反叛击倒聂卫平,掠走应氏杯,韩国这个从前的围棋小国,突如其来地狂热起来,而不讲理的韩国流,贴身肉搏的实战性下法,结结实实地给日本老师一记重拳,也给刚以为翻身做主的中国棋手一个泰山压顶。韩国四大天王横空出世,老徐的搏杀下法,老曹的翻盘术,大刘的华丽攻击,世界围棋转了风向,变了模样。只有大李的冷静稳健有些许老式围棋的身影,但其实,本质也已经不同。大李注重的也还是计算,不过他算的是后半盘而已。

计算,成为棋坛流行色。

到了本世纪,小李和古力,还有崔毒,把比拼算路变成了立足之本,古力的正面出击,小李的暗布陷阱,崔毒的赤裸杀机,一个局部的计算辐射到四周,这边的战火未熄,那边又开战场。一波接一波的战斗,到了完全主宰对局进程的地步。因此,韩中年轻棋手纷纷练飞刀(缩短布局直接进中盘),赌生死(在双方未知的领域进行算路比拼),所谓的大局观似乎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另外一个改变围棋的因素是,大赛时限越来越短,对应的是世界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围棋也像快餐一样,文化的一面萎缩至可以忽略,竞技一面成为代表。日本人坚守着二日制,下的好像是另外一种围棋,他们再到2小时的世界赛场,突然找不到感觉了——忘忧清乐太久,怎么也绷不起玩命搏杀的那根弦了。说日本围棋被世界抛弃,不如说他们选择了拒绝接轨。

日本围棋之前,中国古棋也是以缠斗为主,而且是以最短的时间迈过布局,有时候直接进入中盘。尽管理论上古棋的布局极其单薄,但范施这样的天才,计算能力真的很强大,把中盘战斗的精彩发挥到了极致。如果省略掉已经进化了的布局理论,从肉搏战这一样,似乎跟现今的韩国流非常接近。

于是我忽然有个想法,一个完全没有论据支持的论点:围棋也在螺旋式上升的进化着,从对角式肉搏到日本式太极,再到韩国流实用派,也许,下一次轮回又是拼境界了。

目前的比赛时间限制,助长了战斗的风气。以前高手过招一般不亮剑,只是相互威胁,占取利益,按兵不动。因为明白复杂地战斗一个不慎就可能招致失败,而时间充裕的话,正着是基本可以找到的。现在棋手选择复杂地下,因为在时间限制下大家都没有算清楚的本钱,百米较量,比马拉松更容易获取胜利。李世石和古力,其实不单是算路精深,更重要的是他们算得快,棋感好,总能够在时间有限、局面混乱中把握正确的线路。李世石曾经说过自己计算的深度不错但广度还不够之类的话,深度指的是局部的直线的算路,广度,应该是指大局的选择和方向的判断。这些围棋里面模糊的东西,跟经验的积累和对围棋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境界?

最后说一点比较有趣的个人发现,李世石和古力近期的棋,好像有向不战靠拢的转变,他们都在补强自己的弱点:小李是布局,古力是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