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物联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围棋入门基本知识 > 围棋百科 > 正文

目录

1,1849年的大事记

1849年的大事记

德国化学家斐林发明斐林试剂。2月8日——新罗马共和国建国。4月14日——匈牙利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废除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宣布匈牙利独立。4月27日 - 纠泽佩·马志尼进入罗马协助抵抗法军。6月5日 - 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7月3日 - 法军攻占罗马,罗马共和国投降。7月31日——瑟克什堡战役(Battle of Segesvar),裴多菲牺牲。8月24日——威尼斯共和国被奥地利灭亡。9月27日——科马罗姆要塞陷落,匈牙利革命最终失败。匈牙利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欧洲1848年革命告终。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2,1849到1949年。。重大政治事件。。例如有什么战争之类的。。最好是在上海地区

1、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这个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也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3、洋务运动期间: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4、1869年,铁匠作坊主方举赞在上海开设的发昌机器厂,率先使用车床进行生产。该厂发展迅速,至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5、二次革命: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举兵讨袁,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相继宣布独立。 6、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8、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最高最低纲领。 9、1927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10、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412反革命政变。 11、1932年在中国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 12、1937年淞沪会战抗战是抗战初期初期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用

3,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件1849到1949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大沽口之战,太平天国运动,黄海海战,马尾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望采纳

4,1849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1849年3月28日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又被称为“法兰克福宪法”。

【背景】:
1848年3月,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从奥地利维也纳人民举行起义开始,几乎波及了整个德意志联邦,资产阶级利用这种革命形势,提出制定一部全德宪法的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1848年3月在法兰克福召开了由574人组成的预备会议。5月18日,德意志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召开,着手制定全德宪法。经过7个月的讨论,在12月27日先行通过并颁布了作为宪法第一部分的《根本权利宣言》,规定了人身自由、经济生活自由,迁徙自由、出版及结社自由等公民权利,但未提出主权在民、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权理论。而后又经过3个多月的争夺和协商,于1849年3月27日通过,并于次日颁布。

【主要内容】:
根据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皇帝由最高立法机关帝国国会从各邦国的国王中选出,皇帝有不对国会负责,并有权解散国会、搁置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并统帅帝国军队。帝国设立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帝国的法院。

【意义】:
法兰克福宪法有一定的保守色彩,但由于它反映了大量资产阶级民主的愿望,所以受到许多邦国君主的仇视,就连国会推选的皇帝也不接受皇冠。在强大封建势力面前,法兰克福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尽管这部宪法并没有得以实施,但是它确立的统一原则和邦国关系为德国后来的宪法提供了参考,它含有的关于公民基本自有的内容也为后来的宪法提供了范本,它包含的公民基本权利、民主、法治、宪法至上、司法审查等宪法观念和原则,一直渗透到之后的宪政运动中。

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并颁布了帝国宪法,即所谓

(1)实行代议制;采用君主立宪制政体;帝国议会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帝国皇帝世袭产生。(2)各邦当权的贵族并不愿放弃特权而实行议会制的宪政原则;资产阶级议员的软弱;德国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来推行宪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专制势力强大。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并选举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帝国皇帝...拥有任命内阁、宣战、媾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帝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法兰克福议会中那些软弱的资产阶级议员却并没有与革命人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而是仍寄希望于普鲁士国王...”,即可概括出《法兰克福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2)结合材料“然而,当广大人民通过浴血奋战来保卫帝国宪法的时候,法兰克福议会中那些软弱的资产阶级议员却并没有与革命人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在各邦政府军和普鲁士军队的联合镇压下,这场“护宪运动”很快就失败了。”,再从阶级力量、经济水平、敌人力量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知识拓展: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之与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失败,严重阻碍了自由主义在德国的发展。不少人明白到军力对于统一德国的重要。在后来,俾斯麦在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后,普鲁士便借助大好形势,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自由主义未能在1848年开花结果,而取而代之的是信服权威、崇尚武力的民族主义。国民议会之失败间接造成德国缺乏民主经验的弊病。

6,简述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积极性: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②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宪法内容太多。。

1、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政权基础。

  2、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贵族。

  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7,求德意志帝国宪法(1849年)英文内容

Paulskirchenverfassung:

The so-called Paulskirchen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f St. Paul's Church, Frankfurt) of 1849 was the first constitution of a German Empire (German Empire usually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mpire founded by Bismarck in 1871), and as such was actually titled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Constitution of the German Empire). It was proclaimed by the Frankfurt Parliament, during its meeting in the Paulskirche church on 27 March 1849, and came in effect on 28 March,[1]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Reichs-Gesetz-Blatt 1849, p. 101-147.

Thus, a united German Empire, as successor to the German Confederation, had been founded de jure.[citation needed] De facto, though, most Princes on German soil were not willing to give up sovereignty and resisted it, so it did not succeed on land, with the German Confederation being restored a year later. On the other hand, this first and democratic German Empire, with its small Reichsflotte navy founded a year earlier, fought the First War of Schleswig at sea with the Battle of Heligoland. The fleet's black-red-gold war ensign was one of the first instances of the official use of the Flag of Germany.

After long and controversial negotiations, the parliament had passed the complete Imperial Constitution on 27 March 1849. It was carried narrowly, by 267 against 263 votes. The version passed included the creation of a hereditary emperor (Erbkaisertum), which had been favoured mainly by the erbkaiserliche group around Gagern, with the reluctant support of the Westendhall group around Heinrich Simon. On the first reading, such a solution had been dismissed. The change of mind came about because all alternative suggestions, such as an elective monarchy, or a Directory government under an alternating chair were even less practicable and unable to find broad support, as was the radical left's demand for a republic, modelled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eople were to be represented by a bicameral parliament, with a directly elected Volkshaus (House of commons), and a Staatenhaus (House of States) of representatives sent by the individual confederated states. Half of each Staatenhaus delegation was to be appointed by the respective state government, the other by the state parliament.

The constitution's text opens with § 1 Sentence 1: „Das deutsche Reich besteht aus dem Gebiete des bisherigen deutschen Bundes.“ (The German Empire consists of the area of the German Confederation).

8,1840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道光二十年,我国领土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抢占,邦哈萨克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领土遭到破坏。 2、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开始受到英军侵略,后来签订了《南京条约》,标志着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40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布洛涅发动兵变未果,被判在阿姆监狱终生监禁。 4、威廉·亨利·哈里森在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成为美国的第九任总统,也是美国任职时间最短的总统,他上任后患病即去世。 5、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发明人是罗兰·希尔爵士,他也被称为“邮票之父”。

9,1943年发生什么历史事件?当时上海发生什么大事?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击败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大事记
1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汪精卫政府(中华民国重庆政府称之为伪政府)向英国和美国宣战。
1月9日——汪精卫政府与日本签定《日汪关於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
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决定放弃在中国的特殊权利。
1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
1月15日——五角大厦开始启用。
1月23日——英军占领黎波里。
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在史达林格勒投降。9万人被俘。史达林格勒战役结束。
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怀特·D·艾森豪将军被命名为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
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2月18日——德国盖世太保逮捕白玫瑰反抗组织成员。
4月19日——在波兰华沙犹太人起义。
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的德国和义大利军队向盟军投降。
5月15日——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5月16日——华沙起义被镇压。
5月17日——美国开始建造ENIAC。
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7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25日——在义大利发生政变,本尼托·墨索里尼被捕。
7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袭击汉堡,3.5万人死亡。
8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彻底占领西西里岛。
8月19日——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和邱吉尔签订了英美共同研制原子武器的秘密协定。
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结束。
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义大利登陆。
9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义大利投降。
10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义大利对德国宣战。
1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在索罗门群岛登陆。
11月5日——日本与满洲国、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等八国召开大东亚会议。
11月15日——德国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奇·希姆莱下令迫害吉普塞人。
11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开罗会议。
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
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兰会议。
12月24日——艾森豪被任为盟军最高指挥官。


上海近代史的资料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坐落於中国东部长江冲积三角洲,濒临东中国海,位於长江入海口南岸。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被认为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2005年末,上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港,年货吞吐量为4.43亿吨。


古代
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上海」因位於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松江)。宋末置上海镇。1292年(元)设上海县。明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近代

1888年开埠不久的上海
1933年上海市中心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当年,今上海市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但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击败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据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的《开罗宣言》,上海被中华民国占领接管。上海自1842年摆脱清朝统治至1945年失去独特地位而成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直到1949年5月,上海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统治。

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军和中共领导的军队爆发大规模内战(参见国共内战)。1949年5月,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政府军占领上海,同时对上海实行军事管制,此间大量人员、财产和机构撤离。


现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上海为直辖市。后成为中国工业中心。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南方许多城市,尤其是经济特区的挑战,但进入1990年代后上海重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1993年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目前保持年人均GDP6%以上的增长。

在版图上,1949年上海面积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上海市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上海面积6340.5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的第三大岛。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简述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以及广州这五处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简称「五口」),英国人可以在这五处居住和经商。
1843年11月17日 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 英国驻沪领事的到任意味著上海自此正式开埠。
1844年7月13日 《望厦条约》签订 中美订立的这份合约的内容参照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4年10月24日 《黄埔条约》签订 中法订立的这份合约的内容同样也参照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5年11月29日 第一次土地章程(也称「地皮章程」)出台 这份土地章程被视为上海租界存在和运作的依据法理,由上海道台和英国驻沪领事共同商定,其要旨在於华洋隔离居住的政策,并定出了英国人居住地的范围。
1846年 道路码头委员会成立 外国人在上海成立的第一个组织,主要解决租界内部道路建设等问题,是工部局的雏形。
1848年11月27日 英租界第一次扩充 北界扩充至苏州河,西界扩充至周泾浜。(今西藏路)
1849年4月6日 法租界成立
1853年4月12日 上海租地西人大会通过组织义勇队的决议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波及上海,为了维护租界的安全,租界内的外国人在英、法、美三国领事的倡导下自发组织了义勇队,这是外国人在上海的第一支武装队伍。
1853年9月7日 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 烧毁了上海县衙和海关等处,杀了上海知县,囚禁了上海道台。
1854年4月4日 泥城浜之战 清军企图通过租界进攻占领县城的小刀会起义军,保持中立的租界方在英、美海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强行阻止清军过界。
1854年7月11日 第二次土地章程出台
工部局成立

1855年2月17日 小刀会退出上海县城
1858年1月26日 《天津条约》签订 至此鸦片买卖合法化,上海逐渐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鸦片输入港。
1860年8月17日 太平天国起义军首次攻打上海
1862年1月11日 太平天国起义军第二次攻打上海
1862年5月1日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成立 为了保全上海法租界的独立性,法国驻沪领事爱棠宣布法租界退出工部局,代之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1862年8月 太平天国起义军第三次攻打上海
1862年11月 上海自由市计划 由在沪外国商人提出,主要内容是将上海划为自由的贸易性都市,不受制於任何国家和个人。此项计划由各国领事报呈各国驻中国的公使,最后被各国公使以不得干涉中国内政为由驳回。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简述
1863年9月21日 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
1864年5月1日 《上海会审公廨》成立
1866年3月 《第三次土地章程》出台 在纳税西人会议上通过了修改土地章程的提案,中国的地方官员完全没有参与这次章程的修改,只在事后得到通知。
1866年 上海义勇消防队(也称「救火队」)成立
1869年 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公布
1869年9月 驻北京公使团批准了各国领事提交的第三次土地章程与上海法租界工部局章程
1870年 义勇队由工部局直接管理
1874年 四明公所事件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法租界的发展日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剧增,四明公所位於法租界的中心地段,是旅沪宁波人的同乡会兼公坟,法租界为了筑路,以有碍卫生等藉口,强行收缴四明公所的地产,发生暴动,死伤数人,为免於民愤,筑路一事逐搁置。
1882年 领事法庭成立
1893年 上海美租界正式划定
1894年 中日战争爆发 战争一经爆发,上海形势也趋於紧张,碍於各国在上海的势力,日本暂对外宣布上海为中立区域,并许诺不将战火蔓延到上海。
1896年7月21日 中日北京条约签订 此条约相当於当初的南京条约,其中一条规定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工厂,从此,近代上海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1897年 上海人力车夫事件 时工部局规定加收人力车夫的执照捐,人力车夫向当局抗议,逐发生暴动。
1898年 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 借上海当时发生鼠疫之际,法租界当局重提筑路一事,与公所民众发生冲突,死十二人,最后设立工部局卫生处。
1898年 第四次土地章程通过
1900年8月17日 上海进入警备 年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影响不断扩大,在上海的外国势力开始组织自己的防御力量。
1905年 黎黄氏事件 由於公廨错审黎黄氏案件,上海民众发生暴动,围攻巡捕房。
1906年 美国在华法庭在上海设立
1907年 中国人首次加入义勇队
1910年11月 上海发生疫情,工部局实施公共卫生附则,中国人反对,引起骚动。
1911年 辛亥革命,清朝趋於灭亡,上海一时变得无政府化,会审公廨的司法权逐完全操纵在领事手中。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简述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前后,中国正值改朝换代,清朝的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的新势力尚且稚嫩,从中央到地方,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呈现出一片无序混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同时,上海的租界却有如国中之国,独享著一份特别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由1912年开始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於上海租界的影响可谓是隐性的。首先,各外国列强在上海租界内的势力均衡状态被打破了,德国由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被排除出上海租界的权利机构和社交生活,而日本则瞅准了机会一脚踏进德国人留下的空位。其次,虽然各国在上海租界内彼此之间始终存在著明争暗斗,但对外(中国),他们始终是一个整体(白种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们内部的分裂暴露出来,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变成了敌人,白种人之尊严出现了危机。
1915年1月27日 《推广租界草案》被提出 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列强国原有的一套针对清政府的租界扩张手段有所收敛,租界的扩张事宜也有所停顿。现在随著租界经济的突飞猛进,扩张一事又重提起来。《推广租界草案》於当年的3月4日被刊登在《工部局公报》上。然而由於上一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事趋於扩大化的影响,此次的扩张计划再一次被搁浅。
1917年8月14日 中国对德宣战 中国的对德宣战有利有弊。弊,宣战之最初意志实非中国本身所有,而是受了英国、美国等外国使节的利诱及胁迫,这说明中国连宣战这样一种基本的主权也已经丧失。利,虽然宣战是被动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向来处於被侵略被殖民地位的中国现在与那些侵略国一同向著另一个侵略国宣战,这意味著中国在宣战的同时获得了某种概念上的平等,也意味著,侵略国对中国在某种程度上的认同。
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租界问题,未果。
1919年5月1日 义勇消防队由原来的义务参与改为雇佣形式,并且开始雇佣中国人。同时,中国人也组织了自己的街路联合会
1919年5月7日 抵制日货运动爆发,义勇队戒备租界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总统是谁?

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意大利王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一、战争的弊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战争的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战争背景 三对矛盾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11,奥意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奥意战争是意大利为摆脱奥地利统治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它是在意大利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斗争的进程中爆发的。 1848年3月17日,威尼斯省爆发了反奥起义,并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18日,米兰也爆发起义。起义期间建立起来的国民自卫军,经过几次顽强战斗把奥军逐出城外。伦巴第全境都奋起反抗奥军。为了取得皮埃蒙特的军事援助,伦巴第、威尼斯几个省、巴马和摩德纳宣布归附撒丁王国。 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撒丁国王查理.阿尔伯特于1848年3月23日对奥宣战。意大利其他国家政府声明支持皮埃蒙特。爱国主义热潮席卷整个意大利,志愿军队伍相继建立,并开赴伦巴第与奥军作战。加里波第率领的志愿军部队屡建奇功。 1848年3、4月间,奥军败退到伦巴第东部维罗纳境内。 但是,意军由于训练不足、武器装备较差,又缺少骑兵和炮兵,所以战斗力不强。加之查理.阿尔伯特及其周围的将领对人民群众的革命高潮心惊恐惧,至夏季时,奥军指挥部就掌握了主动权。奥军先从威尼斯省发动进攻,随后推进到伦巴第。7月25日,在库斯托茨附近进行了一次大战。拉德茨基指挥的5.2万人的奥军以翼侧突击,将4.4万人的撒丁军队分割成许多部分,迫使其狼狈逃窜。在这以后的两天内,撒丁军队全部被歼。查理.阿尔伯特在损失了9000名士兵之后放弃了米兰。8月9日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意大利北部仍由奥地利占领。 由于意大利各国革命斗争出现新的高潮,人民群众一再要求重新对奥开战,查理.阿尔伯特为保住自己的王位,只好中止和谈,采取军事行动。撒丁军队由波兰赫尔让诺夫斯基将军统率。他轻率地把约8.8万人的军队配置成单薄的一线。 1849年3月21~23日期间,撒丁军队在莫尔塔腊和诺瓦拉附近一败涂地。查理.阿尔伯特被迫退位,离开了意大利。其子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承认伦巴第和威尼斯省仍属奥地利。8月6日,在米兰签订和约。 根据和约,皮埃蒙特向奥地利支付了6500万法郎的赔款。撒丁军队的失败并未使意大利北部人民群众停止抗奥斗争。热那亚就在继续战斗。奥军在已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的帕波省境内也遇到抵抗。威尼斯在被封锁条件下抗击奥军的优势兵力,直至1849年8月22日。撒丁军队战败使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暂时受挫,1848~1849年的意大利革命也因而失败。

12,1849年有什么战争

  2月8日——新罗马共和国建国。
  4月14日——匈牙利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废除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宣布匈牙利独立。
  4月27日 - 纠泽佩·加里波底进入罗马协助抵抗法军。
  6月5日 - 丹麦成为君主立宪体制的国家。
  7月3日 - 法军攻占罗马,罗马共和国投降。
  7月31日——瑟克什堡战役(Battle of Segesvar),裴多菲牺牲。
  8月24日——威尼斯共和国被奥地利灭亡。
  9月27日——科马罗姆要塞陷落,匈牙利革命最终失败。匈牙利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欧洲1848年革命告终。
  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3,中国,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城,分别是哪八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拼命掠夺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终于在1900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爱国武装斗争运动,它首先从山东兴起,很快就发展到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东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义和团英雄们高举反帝斗争大旗,手持大刀长矛,到处焚毁教堂,驱逐侵略者。
  帝国主义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感到惊恐不安,一方面却认为这是入侵中国的极好机会。于是,西方列强纷纷制造出兵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舆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这场反帝斗争,德、日、俄、法、英、美、意、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侵华联军,直接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国驻华公使联合发出通牒,以出兵“平乱”胁迫清政府,限令在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不然就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等八国于5月28日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进入北京。西方列强还分别照会清政府,“不论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各外国公使已决定调兵来北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竟下谕同意洋兵进京。
  第一批侵华联军440余人于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车从天津开进北京。各国军舰也纷纷开到大沽口外示威。
  6月9日,帝国主义各国驻华公使又开会决定调遣大队侵略军进京。10日,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由于受到京津铁路沿线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有力阻击,这支侵略军不得不从廊坊折回天津,还付出了死伤近400人的代价。西摩尔也承认,如果义和团使用的是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统率的联军则必将全军覆灭。
  当西摩尔率联军向北京进犯时,各国军舰20艘也已云集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大沽炮台。6月15日,各国海军司令密谋夺取大沽炮台,以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人登陆。6月16日下午,英、德等国的小分队也相继登陆,配合先期登陆的日军,完成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大沽炮台的准备。16日傍晚,俄军中尉巴赫麦季耶夫把八国联军的最后通牒送交天津镇总兵、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以“暂借”炮台为名,限定17日凌晨2时以前交出炮台,否则即开炮轰击,用武力夺取。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八国联军的侵略要求,并下令各炮台将士严阵以待,痛击来犯之敌。17日凌晨,在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的指挥下,八国联军的兵舰10余艘悍然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向大沽炮台发起猛烈攻击。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的官兵奋勇抵抗,开炮还击。
  双方激战了6小时,毙伤侵略军130多人,击伤敌舰6艘。但因后无援兵,弹药用尽,大沽炮台终于陷入八国联军手中。
  大沽炮台失陷后,八国联军纷纷从大沽登陆,并向天津进犯。
  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一大基地。帝国主义国家在天津旧城东南的紫竹林一带建立了租界,海河两岸有他们的教堂、洋行、银行、码头和工厂。这里住着外国的领事、商人、传教士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
  6月17日晚,八国联军从大沽乘火车开到天津,进入紫竹林租界。
  6月23日,俄、英两国侵略军600余人分别从军粮城和紫竹林租界进攻清军的军工厂东局子,没有成功。27日,八国联军2800多人再次从三面围攻东局子,经过激战,最后占领了东局子。
  7月9日,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受到聂士成军的有力抗击。最后因力量相差悬殊,聂士成英勇殉国,爱国官兵也损失很大,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八里台。
  7月12日,八国联军的各路增兵均已到达天津,约1.4万人。沙俄远东军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也在这时抵达天津,他自任总理联军军务之责,召集各国侵略军司令官开会,研究并制定了总攻天津城垣计划。八国联军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于13日凌晨分两路向天津旧城发动总攻。一路由俄、德为主的5000人进攻东城和东北角三岔河阵地;一路以日、美、英、法等国为主的5000人进攻南门。其余兵力驻扎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龙头火车站,作为后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虽然遭到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还是在14日攻占了天津。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立即分区占领,实行殖民统治。联军在天津成立了殖民统治机构——都统衙门,由俄、英、日三国军官充当头子,统治天津、静海和宁河等广大地区。
  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各国继续增兵向天津集结,准备大举进攻北京。
  8月2日,八国联军拼凑了4万兵力,正式成立了联军司令部,经过一番争夺,最后决定由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
  8月3日,八国联军各首领开会,决定进攻北京。4日,八国联军出动1.8万多人从天津沿北运河向北京进发。5日,联军攻占北仓,6日攻占杨村,9日攻占河西务,13日攻占通州。八国联军在占领通州后,原来商定先休息一天,然后再研究如何进攻北京城。但俄国侵略军为了抢攻占北京的“首功”,背约在14日凌晨首先进攻东便门。经过激战,于凌晨2时攻占了东便门。接着,俄军又进攻建国门。日军见到俄军已发起攻城,也于14日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美、英各军也相继开始攻城,并先后攻入城内。
  8月15日晨,八国联军进攻皇城东华门。慈禧太后急忙带着光绪皇帝、皇后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从西华门至德胜门,转经西直门逃出北京城。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北京。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公开抢劫3天。颐和园的文物古玩,侵略者括其所有;安放在大殿前面的那些存水防火用的鎏金大铜缸,因过于笨重,搬不走,洋兵们就用刺刀把表面的金子刮走。侵略者把颐和园的珍宝、文物,用骆驼运往天津。
  9月中旬,八国联军达10万人。瓦德西分兵四出攻掠,东占山海关,南犯保定,北侵张家日,西扰娘子关。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奸淫烧杀,京津一带的许多地方变成了瓦砾场。
  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的途中,于8月24日颁布上谕,催促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立即从上海赶回北京,会同庆亲王奕�6�0迅速办理“和局”。9月7日,慈禧太后又颁布“剿匪”上谕,正式宣布“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毅和赵舒翘等亲贵重臣,并且加派亲英、日的刘坤一、张之洞参与和谈。至此,在各国列强的枪炮与清政府腐败退让下,中国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场所。

14,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哪年攻陷北京的?

八国联军指的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奥匈帝国,1900年攻陷北京的。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同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