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全文(节选)如下: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如下: 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 释义如下: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扩展资料:《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什么意思
yǐ qí hūn hūn ,shǐ rén zhāo zhāo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zdic.net 汉 典 网】
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至遇法律关系之问题起,则不惟不知所以解释,即其模棱两可之说,亦轶出於范围,是真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
【解释】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翻译
【原文】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 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读解】 我们今天说:“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 相反,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没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而且,孟子说得好:“缘本求鱼虽然得不到鱼,但却没有什么 后患。以你的所作所为追求你想得到的,越是努力,越是后患无 穷。”(《梁惠王上》)这段批评粱惠玉的话,移在这里来批评“以 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真是准确极了。 是啊,如果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专,误人子弟;如果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
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什么意思?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释义: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读音:yǐ qí hūn hūn ,shǐ rén zhāo zhāo 出处:该句出自孟子的《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例句: 我们今天说:“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 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至遇法律关系之问题起,则不惟不知所以解释,即其模棱两可之说,亦轶出於范围,是真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 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贻误工作、贻误大事的! 其实大家心里早已清清楚楚,可他还是不停地解释,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