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物联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围棋入门基本知识 > 围棋百科 > 正文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的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的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提示: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的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诗句“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出自毛泽东的诗作《采桑子·重阳》。全诗的鉴赏如下: 【作品鉴赏1】 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庭院中黄菊盛开,汀江两岸霜花一片,触景生情,填词《采桑子·重阳》一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通过度重阳,咏菊花,赞秋色,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独具神韵,极富旷古绝伦的艺术魅力。毛泽东以特有的胸怀、气魄和艺术眼光,谱写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壮美颂歌。 逆境人生多感慨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6月下旬,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红四军内部关于建军原则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发生意见分歧。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未能被多数同志理解和接受,他也因此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此后,他身患疾病,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地方工作。10月,毛泽东带病坐着担架赶到刚解放不久的上杭,住在汀江岸边的临江楼。第二天,适逢重阳节,毛泽东倚楼远眺,诗兴油然而生,吟成这首《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身处逆境时写的感怀之作。大病初愈的毛泽东心情复杂、百感交集。起句“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短暂,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则比较缓慢,好像不容易衰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这里反用其意,以“天难老”反衬“人生易老”。1964年1月,毛泽东对英译者口头解释说:“与人间比,天是不老的。其实天也有发生、发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机界,如细菌、动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一样有发生和灭亡的过程。” “岁岁重阳”,每年都有重阳节。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有饮宴祈寿之俗。“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既是“天难老”的特点,也是“人生易老”的证明。每年都有重阳节,景色依旧,而人的年龄却不断增加,特别容易使人感慨人生短暂。面对重阳节,想到人生短暂,悲观者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观者表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929年的毛泽东年富力强,但又身处逆境,对于像他这样一个胸怀宏图大志而又深感创业维艰的人来说,内心的体验是极其丰富的。单纯看词开头这几句似乎有些沉闷,略感压抑,但毛泽东终究是有伟大抱负的政治家,不会因时间无涯、人生有涯的感慨而消沉衰颓,反而更加激发起“及时当勉励”的紧迫感。 吟咏菊花有新意 “战地黄花分外香”,作者笔锋突然一转,写出今年重阳节独特的感受和不同寻常的意义。“黄花”即菊花,典出《礼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花与重阳习俗有密切关系,重阳节也被称作菊花节。早在西汉,我国就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重阳节登高赏菊,也是千百年来诗人吟咏的传统主题。如王勃《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杜甫《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在不同的手迹中有不同的文本。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后改为“野地黄花不用伤”和“大地黄花分外香”。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才定稿为“战地黄花分外香”。客观地说,初稿的“但看黄花不用伤”最能反映毛泽东当年写诗时的心境状态,但它的境界不如定稿。改成“战地黄花分外香”,给读者创造出一个色香俱佳的非凡意境,原来的感伤情绪一扫而空,显得格外开朗洒脱。着一“战”字,把战地的环境和氛围烘托出来了,从而为此词涂抹了一笔革命色彩。 古代诗人中,把菊花和战争、战场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多。唐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唐末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把菊花与战争相提并论,但充满了血腥杀气。 “战地黄花分外香”化用杨万里的“若言佳节如常日,为底寒花分外香”,与元好问“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的句意完全相反,将消沉情绪转化为激扬的格调。毛泽东笔下的战地菊花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经受丹心热血抚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1996年1月28日,《文汇报》所载《舒同与毛泽东》一文中写道:“1932年春漳州战役结束,毛泽东同舒同第一次会面。打扫战场时,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如此神妙的结句所触动。”这是革命家的视角, 这是思想家的气魄, 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自然流露。 激越豪迈赞秋景 词的下阕通过吟咏秋景表达对待秋天的态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一年一度的秋风猛烈地吹来,与春天明媚和煦的春光迥然不同。秋季不及春天那样万紫千红,嫩绿娇黄,香郁迷人,但秋风具有扫荡酷暑、荡涤尘埃的巨大威力。“劲”字写出了秋天强劲有力的个性,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春夏秋冬四季中,秋以萧瑟凋敝、满目苍凉等特质给人以悲伤之感。“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绝大多数古代诗人每每将悲情愁绪与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以萧瑟的清秋意象传达人生的烦闷、生命的忧患。无论是风格婉约的柳永、李清照,还是词风豪放的苏轼、辛弃疾,在红衰翠减、万物凋零的秋天,都禁不住感伤身世,悲从中来。 然而,毛泽东没有附和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调。“胜似春光”一句,寓意非凡。在毛泽东看来,秋色比春光更加美好,更有魅力。他打破了肃杀哀婉的文人悲秋传统,高扬赞秋情愫,展现出辽阔豪迈的艺术境界,彰显了豁达激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是对“胜似春光”的具体诠释。虽是绘景写实,却又胸襟宽广,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壮阔之感。如果说“战地黄花分外香”是芬芳秀丽的近景,表达诗人对战斗胜利的温馨心境,那么“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是辽阔壮丽的远景,寄托诗人对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余韵悠扬。“万里霜”之“霜”不是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色彩斑斓,绚丽迷人。 这首词的原稿是下阕在先,先描写秋天的壮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诗人进行修改时,将上、下两阕互易位置。采用这种“挪移法”之后,原先字里行间透出的抑郁情绪锐减,先抑后扬,境界变得更加开阔,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激越豁达的活力。这是毛泽东创作于逆境中的作品,有沉郁的思索,但全然不见怨天尤人、消沉郁闷的牢骚与哀叹,呈现给世人的是积极乐观、豁达昂扬的人生追求与洒脱心态。 【作品鉴赏2】 《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宏,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出处】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易衰老,重阳节年年都会到来,今天又逢重阳日,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丽,辽阔的江面水天相接,秋高气爽。 【关键词注解】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寥廓:空阔远大。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此时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了。而此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落选,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前委书记的职务由陈毅同志代替,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以“流寇主义”,被指会像黄巢和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而他在会上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加强,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遭到部下的反对;身染疟疾,缺乏科学的医治,并且在永定县苏家坡养病期间差一点儿被捕;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担架抬到上杭县城继续养病,却没有恢复前委书记的职务。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出自哪首诗?
提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出自哪首诗?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出自《采桑子·重阳》,作者为毛泽东。全诗如下: 《采桑子·重阳》 近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文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

又是一年重阳日 下一句
提示:

又是一年重阳日 下一句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话翻译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乡村田家玩。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今又重阳的下一句是什么
提示:

今又重阳的下一句是什么

“今又重阳”的下一句是“战地黄花分外香”,意思是: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出自《采桑子·重阳》,是在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采桑子·重阳》原文是什么?
提示:

《采桑子·重阳》原文是什么?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现代 *** 《采桑子·重阳》全文翻译赏析)
提示: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现代 *** 《采桑子·重阳》全文翻译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出自现代诗人 *** 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著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像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像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 *** 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著英雄的头颅,灌溉著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 *** 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