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者与受害者的区别是什么
一、被害者与受害者的区别是什么1、受害人跟被害人的区别在于被害人是指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而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都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处理。比如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一般可以到犯罪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受害人可以到被告人所在地的民事法院起诉。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二、被害人的权利1、被害人有权向公、检、法机关报案或控告;2、对不立案的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3、有权依法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对不起诉的决定有权依法提出申诉;5、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6、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7、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8、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判决提出抗诉;9、有权对已生效的判决提出申诉等。
被害者与受害者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权利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 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什么是受害方 -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
受害者是指受侵害的一方(包含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在新闻与法律条律中较为多见,但还没有较明确的定义。 “受害者”一词虽常见于新闻与法律法条中,但并不专指构成刑事案件的侵害,任何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都可以称之为“受害者”。
法律依据:
《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
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被害方和受害方意思
法律客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